SpringBoot实现Read Through模式

简介

Read Through模式通常是指一种缓存策略,其中当应用程序尝试读取数据时,缓存系统首先被检查以查看数据是否已经存在于缓存中。如果缓存中存在数据(即缓存命中),则直接从缓存中读取数据并返回给应用程序。如果缓存中不存在数据(即缓存未命中),则从底层的数据存储(如数据库)中读取数据,然后将数据加载到缓存中,最后再返回给应用程序。

这种模式的主要优点包括:

  1. 提高性能:通过减少对底层存储的直接访问次数,可以显著提高数据检索的性能。
  2. 减少延迟:缓存通常位于内存中,访问速度比磁盘存储快得多,因此可以减少数据检索的延迟。
  3. 减轻数据库负载:通过在缓存中存储频繁访问的数据,可以减少对数据库的查询压力,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量。

Read Through模式通常与Lazy Loading(懒加载)和Eager Loading(急加载)等策略相对比:

  • Lazy Loading:数据仅在需要时才加载,这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加载,但可能会增加首次访问的延迟。
  • Eager Loading:预先加载数据,这可以减少首次访问的延迟,但可能会增加应用程序的内存使用和启动时间。

在实现Read Through模式时,可能需要考虑以下方面:

  • 缓存失效策略:确定何时从缓存中移除数据,例如基于时间(TTL)或基于空间(当缓存达到一定大小时)。
  • 并发控制:处理多个应用程序实例同时访问和修改缓存的情况。
  • 数据一致性:确保缓存中的数据与底层存储中的数据保持一致,特别是在数据更新时。

实现

在Spring Boot中实现Read Through模式,通常可以通过Spring Cache抽象来完成。Spring Cache提供了一个跨不同缓存实现的统一API,并且支持多种缓存解决方案,如EhCache、Hazelcast、Infinispan、Redis等。

  1. 添加依赖:首先,需要添加Spring Boot的缓存依赖和选择的缓存实现库(如Redis)

    <!-- Spring Boot Starter Cache -->
    <dependency>
        <groupId>org.springframework.boot</groupId>
        <artifactId>spring-boot-starter-cache</artifactId>
    </dependency>
    
    <!-- 以Redis为例,添加Redis的Spring Boot Starter -->
    <dependency>
        <groupId>org.springframework.boot</groupId>
        <artifactId>spring-boot-starter-data-redis</artifactId>
    </dependency>
  2. 启用缓存注解:在Spring Boot的配置类上添加@EnableCaching注解,以启用缓存注解支持。

  3. 配置缓存管理器:配置一个或多个CacheManager,Spring Boot会自动配置一个简单的CacheManager,但你可以根据需要配置更复杂的缓存策略。

    import org.springframework.context.annotation.Bean;
    import org.springframework.context.annotation.Configuration;
    import org.springframework.data.redis.cache.RedisCacheConfiguration;
    import org.springframework.data.redis.cache.RedisCacheManager;
    import org.springframework.data.redis.connection.RedisConnectionFactory;
    
    @Configuration
    public class RedisCacheConfig {
    
        @Bean
        public RedisCacheManager cacheManager(RedisConnectionFactory connectionFactory) {
            RedisCacheConfiguration config = RedisCacheConfiguration.defaultCacheConfig()
                    .serializeKeysWith(RedisSerializationContext.SerializationPair.fromSerializer(RedisSerializer.string()))
                    .serializeValuesWith(RedisSerializationContext.SerializationPair.fromSerializer(GenericJackson2JsonRedisSerializer.json())))
    
    Map<String, RedisCacheConfiguration> customCacheConfigs = new HashMap<>();
    customCacheConfigs.put("mySpecialCache", 
        config.entryTtl(Duration.ofMinutes(15))); // 为特定缓存设置不同的过期时间
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.disableCachingNullValues();
            return RedisCacheManager.builder(connectionFactory)
                    .cacheDefaults(config)
                // 在这里可以自定义添加缓存配置
                    .withInitialCacheConfigurations(customCacheConfigs)
                    .build();
        }
    }
  4. 使用缓存注解:在需要缓存的方法上使用@Cacheable注解来实现Read Through模式。如果缓存中没有数据,方法将被调用,结果将被缓存。
    import org.springframework.cache.annotation.Cacheable;
    import org.springframework.stereotype.Service;
    
    @Service
    public class MyService {
    
        @Cacheable(value = "myCache", key = "#id")
        public MyData getDataById(String id) {
            // 从数据库加载数据
            return myDataRepository.findById(id);
        }
    }
  5. 缓存键值:在@Cacheable注解中指定缓存的键值,这通常是基于方法参数的值。

  6. 缓存名称:指定缓存名称,这将用于区分不同的缓存域。

  7. 配置缓存参数:可以根据需要配置缓存的超时时间、条件、除非条件等

    1. value或cacheNames:指定缓存名称。可以指定一个或多个缓存名称,它们将用于存储缓存。

      @Cacheable(value = "myCacheName", key = "#id")
    2. key:定义缓存键值的生成策略。通常使用SpEL表达式(Spring Expression Language)来指定方法参数作为缓存键。

      @Cacheable(cacheNames = "myCache", key = "#id")
    3. condition:定义缓存的条件,只有满足条件时才进行缓存。

      @Cacheable(cacheNames = "myCache", key = "#id", condition = "#id.length() > 3")
    4. unless:定义不进行缓存的条件,与condition相反,用于排除某些情况。

      @Cacheable(cacheNames = "myCache", key = "#id", unless = "#result == null")
    5. keyGenerator:指定自定义的缓存键生成策略,如果需要更复杂的键生成逻辑,可以指定一个KeyGenerator的Bean名称。

      @Cacheable(cacheNames = "myCache", keyGenerator = "myKeyGenerator")
    6. cacheManager:指定使用哪个CacheManager,如果有多个CacheManager时使用。

      @Cacheable(cacheNames = "myCache", cacheManager = "myCacheManager")
    7. expireAfterWrite:设置缓存项写入后过期时间(单位为毫秒)。这是一种常用的配置,用于定义缓存数据的生存时间。

      @Cacheable(cacheNames = "myCache", key = "#id", expireAfterWrite = 3600000) // 1小时后过期
    8. expireAfterAccess:设置缓存项最后一次访问后过期时间,适用于缓存数据在最后一次被访问后多久过期。

    9. refreshAfterWrite:设置写入后多久刷新缓存,适用于动态刷新缓存的场景。

    10. sync:设置是否同步创建缓存项,防止并发环境下的竞态条件。

  8. 异常处理:确保处理缓存方法中可能抛出的异常,以避免影响应用程序的稳定性。

相关推荐

  1. SpringBoot实现Read Through模式

    2024-07-12 20:44:07       20 阅读
  2. 基于SpringBoot实现策略模式提供系统接口扩展能力

    2024-07-12 20:44:07       53 阅读
  3. SpringBoot+Vue实现简单的文件上传(策略模式

    2024-07-12 20:44:07       24 阅读
  4. 【第5章】SpringBoot实战篇之登录模式切换

    2024-07-12 20:44:07       30 阅读

最近更新

  1. docker php8.1+nginx base 镜像 dockerfile 配置

    2024-07-12 20:44:07       66 阅读
  2. Could not load dynamic library ‘cudart64_100.dll‘

    2024-07-12 20:44:07       70 阅读
  3. 在Django里面运行非项目文件

    2024-07-12 20:44:07       57 阅读
  4. Python语言-面向对象

    2024-07-12 20:44:07       68 阅读

热门阅读

  1. linux中vim切换输入中文

    2024-07-12 20:44:07       17 阅读
  2. 模型剪枝知识点整理

    2024-07-12 20:44:07       21 阅读
  3. 雅思词汇及发音积累 2024.7.12

    2024-07-12 20:44:07       23 阅读
  4. php上传文件

    2024-07-12 20:44:07       17 阅读
  5. linux kernel ptr dump

    2024-07-12 20:44:07       19 阅读
  6. 软设之备忘录模式

    2024-07-12 20:44:07       21 阅读
  7. Nginx 高效加速策略:动静分离与缓存详解

    2024-07-12 20:44:07       23 阅读
  8. python 读取pcap文件并筛选数据包

    2024-07-12 20:44:07       20 阅读
  9. 在 Qt 中暂停程序的几种方法

    2024-07-12 20:44:07       20 阅读
  10. C++多态的实现原理

    2024-07-12 20:44:07       22 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