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ansformer模型详解03-Self-Attention(自注意力机制)

简介

下图是论文中 Transformer 的内部结构图,左侧为 Encoder block,右侧为 Decoder block。红色圈中的部分为 Multi-Head Attention,是由多个 Self-Attention组成的,可以看到 Encoder block 包含一个 Multi-Head Attention,而 Decoder block 包含两个 Multi-Head Attention (其中有一个用到 Masked)。Multi-Head Attention 上方还包括一个 Add & Norm 层,Add 表示残差连接 (Residual Connection) 用于防止网络退化,Norm 表示 Layer Normalization,用于对每一层的激活值进行归一化。

因为 Self-Attention是 Transformer 的重点,所以我们重点关注 Multi-Head Attention 以及 Self-Attention,首先详细了解一下 Self-Attention 的内部逻辑。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基础知识

向量的内积是什么,如何计算,最重要的,其几何意义是什么?

内积的计算方法是将两个向量对应分量相乘,然后将结果相加。
内积的几何意义是非常重要的。在二维空间中,两个向量的内积等于两个向量的模(长度)之积乘以它们之间的夹角的余弦值。具体来说,如果
θ 是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,则它们的内积为:
a ⋅ b = ∣ a ∣ ∣ b ∣ cos ⁡ ( θ ) \mathbf{a} \cdot \mathbf{b} = |\mathbf{a}| |\mathbf{b}| \cos(\theta) ab=a∣∣bcos(θ)
这个公式表明,内积可以用来衡量两个向量的相似程度。当两个向量的夹角为 0时(cos0=1),它们的内积取得最大值,表示它们的方向相同;当夹角为 90时(cos90=0),内积为 0,表示它们的方向垂直;当夹角为180(cos180=-1) 时,内积取得最小值,表示它们的方向相反。

一个矩阵 与其自身的转置相乘,得到的结果有什么意义?
矩阵的对称性指的是矩阵在某种变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。对称矩阵是一种特殊的矩阵,它满足以下性质:矩阵的转置等于它自身。
具体来说,对称矩阵 A 满足以下条件:
A = A ⊺ \mathbf{A} = \mathbf{A}^\intercal A=A
这意味着矩阵的主对角线上的元素保持不变,而其他元素关于主对角线对称。

例如,如果一个矩阵 A 的元素为:
A = ( a b c b d e c e f ) \mathbf{A} = \begin{pmatrix} a & b & c \\ b & d & e \\ c & e & f \end{pmatrix} A= abcbdecef
矩阵中的元素对称于主对角线。
对称矩阵在数学和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,因为它们具有许多有用的性质,比如特征值都是实数、可以通过正交变换对角化等。在应用中,对称矩阵广泛用于描述对称系统、表示物理现象等。

当一个矩阵与其自身的转置相乘时,得到的结果矩阵具有重要的性质,其中最显著的是结果矩阵是一个对称矩阵。这个性质在许多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,比如在统计学中用于协方差矩阵的计算,以及在机器学习中用于特征提取和数据降维。

让我们用一个具体的矩阵示例来演示这个性质。考虑一个 3 × 2 3 \times 2 3×2的矩阵
的矩阵 A \mathbf{A} A
A = ( 1 2 3 4 5 6 ) \mathbf{A} = \begin{pmatrix} 1 & 2 \\ 3 & 4 \\ 5 & 6 \end{pmatrix} A= 135246
首先,我们计算 A 的转置 A ⊺ \mathbf{A}^\intercal A
A ⊺ = ( 1 3 5 2 4 6 ) \mathbf{A}^\intercal = \begin{pmatrix} 1 & 3 & 5 \\ 2 & 4 & 6 \end{pmatrix} A=(123456)
然后,我们将 𝐴 相乘 A ⊺ \mathbf{A}^\intercal A,得到结果矩阵 A A ⊺ \mathbf{A} \mathbf{A}^\intercal AA
A A ⊺ = ( 1 2 3 4 5 6 ) ( 1 3 5 2 4 6 ) = ( 5 11 17 11 25 39 17 39 61 ) \mathbf{A} \mathbf{A}^\intercal = \begin{pmatrix} 1 & 2 \\ 3 & 4 \\ 5 & 6 \end{pmatrix} \begin{pmatrix} 1 & 3 & 5 \\ 2 & 4 & 6 \end{pmatrix} = \begin{pmatrix} 5 & 11 & 17 \\ 11 & 25 & 39 \\ 17 & 39 & 61 \end{pmatrix} AA= 135246 (123456)= 51117112539173961

可以观察到,结果矩阵 A A ⊺ \mathbf{A} \mathbf{A}^\intercal AA是一个对称矩阵。

什么是Attention

所谓Attention,顾名思义:注意力,意思是处理一个问题的时候把"注意力"放到重要的地方上。Attention思想其实是从人类的习惯中提取出来的。人们在第一次看一张照片的时候,第一眼一定落到这张照片的某个位置上,可能是个显著的建筑物,或者是一个有特点的人等等,总之,人们通常并没有看清图片的全部内容,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图片的焦点上。

2017年的某一天,Google 机器翻译团队发表了《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》这篇论文,犹如一道惊雷,Attention横空出世了!(有一说一,这标题也太他喵嚣张了,不过人家有这个资本(o゚▽゚)o )

Attention 机制最早是在计算机视觉里应用的,随后在NLP领域也开始应用了,真正发扬光大是在NLP领域,由于2018年GPT模型的效果显著,Transformer和Attention这些核心才开始被大家重点关注。

下面举个例子上说明一下注意力和自注意力,可能不够严谨,但足以说明注意力和自注意力是什么了。
 首先我们不去考虑得到注意力分数的细节,而是把这个操作认为是一个封装好的函数。比如定义为attention_score(a,b),表示词a和b的注意力分数。现在有两个句子A=“you are beautiful”和B=“你很漂亮”,我们想让B句子中的词“你”更加关注A句子中的词“you”,该怎么做呢?答案是对于每一个A句子中的词,计算一下它与“you”的注意力分数。也就是把

attention_score(“you”,“你”)
attention_score(“are”,“你”)
attention_score(“beautiful”,“你”)

都计算一遍,在实现attention_score这个函数的时候,底层的运算会让相似度比较大的两个词分数更高,因此attention_score(“you”,“你”)的分数最高,也相当于告诉了计算机,在对B句子中“你”进行某些操作的时候,你应该更加关注A句子中的“you”,而不是“are”或者“beautiful”。
 以上这种方式就是注意力机制,两个不同的句子去进行注意力的计算。而当句子只有一个的时候,只能去计算自己与自己的注意力,这种方式就是自注意力机制。比如只看A句子,去计算

attention_score(“you”,“you”)
attention_score(“are”,“you”)
attention_score(“beautiful”,“you”)

这种方式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句子内部各个单词之间的联系,非常适合寻找一个句子内部的语义关系。

再举个例子比如这句话“这只蝴蝶真漂亮,停在花朵上,我很喜欢它”,我们怎么知道这个“它”指的是“蝴蝶”还是“花朵”呢?答案是用自注意力机制计算出这个“它”和其他所有输入词的“分数”,这个“分数”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他单词与这个联系。可以理解成越相似的,分就越高(通过权重来控制)。通过计算,发现对于“它”这个字,“蝴蝶”比“花朵”打的分高。所以对于“它”来说,“蝴蝶”更重要,我们可以认为这个“它”指的就是蝴蝶。

Self Attention

原理

通俗易懂理解

在人类的理解中,对待问题是有明显的侧重。具体举个例子来说:“我喜欢踢足球,更喜欢打篮球。”,对于人类来说,显然知道这个人更喜欢打篮球。但对于深度学习来说,在不知道”更“这个字的含义前,是没办法知道这个结果的。所以在训练模型的时候,我们会加大“更”字的权重,让它在句子中的重要性获得更大的占比。比如:
C ( s e q ) = F ( 0.1 ∗ d ( 我 ) , 0.1 ∗ d ( 喜 ) , . . . , 0.8 ∗ d ( 更 ) , 0.2 ∗ d ( 喜 ) , . . . ) C(seq) = F(0.1*d(我),0.1*d(喜),...,0.8*d(更),0.2*d(喜),...) C(seq)=F(0.1d()0.1d()...0.8d()0.2d()...)
在知道了attention在机器学习中的含义之后(下文都称之为注意力机制)。人为设计的注意力机制,是非常主观的,而且没有一个准则来评定,这个权重设置为多少才好。所以,如何让模型自己对变量的权重进行自赋值成了一个问题,这个权重自赋值的过程也就是self-attention。

定义:假设有四个输入变量 a 1 a^1 a1 a 2 a^2 a2 a 3 a^3 a3 a 4 a^4 a4,希望它们经过一个self-attention layer之后变为 b 1 b^1 b1 b 2 b^2 b2 b 3 b^3 b3 b 4 b^4 b4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a 1 a^1 a1 b 1 b^1 b1做例子, b 1 b^1 b1这个结果是综合了 a 1 a^1 a1 a 2 a^2 a2 a 3 a^3 a3 a 4 a^4 a4而得出来的一个结果。既然得到一个b 是要综合所有的a才行,那么最直接的做法就是 a 1 a^1 a1 a 2 a^2 a2 a 3 a^3 a3 a 4 a^4 a4
都做一次运算,得到的结果就代表了这个变量的注意力系数。直接做乘法太暴力了,所以选择一个更柔和的方法:引入三个变量 W q W^q Wq, W k W^k Wk, W v W^v Wv这三个变量与 a 1 a^1 a1相乘得到 q 1 q^1 q1, k 1 k^1 k1, v 1 v^1 v1
同样的方法对 a 2 a^2 a2 a 3 a^3 a3 a 4 a^4 a4都做一次,至于这里的q , k , v具体代表什么,下面就慢慢展开讲解。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然后拿自己的q与别人的k相乘就可以得到一个系数 α \alpha α。这里 q 1 q^1 q1在和其他的k做内积时,可近似的看成是在做相似度计算(前面基础向量的内积)。比如:
α 1 , 1 = q 1 ⋅ k 1 α 1 , 2 = q 1 ⋅ k 2 α 1 , 3 = q 1 ⋅ k 3 α 1 , 4 = q 1 ⋅ k 4 \alpha_{1,1} =q^1\cdot k^1\\ \alpha_{1,2} =q^1\cdot k^2\\ \alpha_{1,3} =q^1\cdot k^3\\ \alpha_{1,4} =q^1\cdot k^4\\ α1,1=q1k1α1,2=q1k2α1,3=q1k3α1,4=q1k4

在实际的神经网络计算过程中,还得除于一个缩放系数 d \sqrt{d} d 这个d是指q和k的维度,因为q和k会做内积,所以维度是一样的。之所以要除 d \sqrt{d} d ​,是因为做完内积之后,, α \alpha α会随着它们的维度增大而增大,除 d \sqrt{d} d 相当于标准化。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得到了四个 α \alpha α之后,我们分别对其进行softmax,得到四个 α ^ 1 \hat{\alpha}_1 α^1,增加模型的非线性。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四个 α \alpha α分别是 α ^ 1 \hat{\alpha}_1 α^1, α ^ 2 \hat{\alpha}_2 α^2, α ^ 3 \hat{\alpha}_3 α^3, α ^ 4 \hat{\alpha}_4 α^4,别忘了还有我们一开始计算出来的 v 1 {v}^1 v1, v 2 {v}^2 v2, v 3 {v}^3 v3, v 4 {v}^4 v4,直接把各个 α ^ 1 \hat{\alpha}_1 α^1直接与各个a 相乘不就得出了最后的结果了吗?虽然这么说也没错,但为了增加网络深度,将a变成v也可以减少原始的a对最终注意力计算的影响。
那么距离最后计算出 b 1 b^1 b1只剩最后一步,我们将所有的 α ^ 1 \hat{\alpha}_1 α^1
与所有的v分别相乘,然后求和,就得出 b 1 b^1 b1啦!具体计算如下:
b 1 = α ^ 1 , 1 ∗ v 1 + α ^ 1 , 2 ∗ v 2 + α ^ 1 , 3 ∗ v 3 + α ^ 1 , 4 ∗ v 4 b^1=\hat{\alpha}_{1,1}*v^1+\hat{\alpha}_{1,2}*v^2+\hat{\alpha}_{1,3}*v^3+\hat{\alpha}_{1,4}*v^4 b1=α^1,1v1+α^1,2v2+α^1,3v3+α^1,4v4
公式简化为:
b 1 = ∑ i α ^ 1 , i ∗ v i b^1=\sum_i\hat{\alpha}_{1,i}*v^i b1=iα^1,ivi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同样的计算过程,我们对剩下的a都进行一次,就可以得到 b 2 b^2 b2, b 3 b^3 b3, b 4 b^4 b4,每个b都是综合了每个a之间的相关性计算出来的,这个相关性就是我们所说的注意力机制,。那么我们将这样的计算层称为self-attention layer。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我们把一个句子中的每个字代入上图的 x 1 x^1 x1 x 2 x^2 x2 , x 3 x^3 x3 x 4 x^4 x4

矩阵计算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上图是 Self-Attention 的结构,在计算的时候需要用到矩阵Q(查询),K(键值),V(值)。在实际中,Self-Attention 接收的是输入(单词的表示向量x组成的矩阵X) 或者上一个 Encoder block 的输出。而Q,K,V正是通过 Self-Attention 的输入进行线性变换得到的。

Q,K,V计算

输入矩阵X=position encoding+word embedding,其中维度d_model,行为句子中单词的个数。
需要知道x的格式参考:Word2Vec实例

Self-Attention 的输入用矩阵X进行表示,则可以使用线性变阵矩阵WQ,WK,WV计算得到Q,K,V。计算
如下图所示,注意 X, Q, K, V 的每一行都表示一个单词,WQ,WK,WV是一个d_model(输入矩阵的列)行的线性变阵参数,X的每一行都会都会有自己的QKV,比如 X 1 X_1 X1对应 Q 1 , K 1 , V 1 Q_1,K_1,V_1 Q1,K1,V1,即 X n X_n Xn对应 Q n , K n , V n Q_n,K_n,V_n Qn,Kn,Vn,所以 X, Q, K, V 的每一行都表示一个单词。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Self-Attention 的输出

得到矩阵 Q, K, V之后就可以计算出 Self-Attention 的输出了,计算的公式如下: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公式中计算矩阵Q和K每一行向量的内积,为了防止内积过大,因此除以 d k d_k dk的平方根,缩放注意力,以使得注意力分布的方差在不同维度上保持一致,从而更好地控制梯度的稳定性。。Q乘以K的转置后,得到的矩阵行列数都为 n,n 为句子单词数,这个矩阵可以表示单词之间的 attention 强度。下图为Q乘以 K T K^T KT, 1234 表示的是句子中的单词。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得到 Q K T QK^T QKT之后,使用 Softmax 计算每一个单词对于其他单词的 attention 系数,公式中的 Softmax 是对矩阵的每一行进行 Softmax,即每一行的和都变为 1.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得到 Softmax 矩阵之后可以和V相乘,得到最终的输出Z。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上图中 Softmax 矩阵的第 1 行表示单词 1 与其他所有单词的 attention 系数,最终单词 1 的输出 Z 1 Z_1 Z1等于所有单词 i 的值 V i V_i Vi根据 attention 系数的比例加在一起得到,如下图所示: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优势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从self-attention的原理中可以看出,这一层需要学习的参数只有 W q W^q Wq , W k W^k Wk, W v W^v Wv,大部分变量来自于内部计算得出来的,所以它的参数量少但每个参数所涵盖的信息多,这是它的第一个优点。
每个b的计算都是独立的,这一点相比之前的RNN来说很不一样,RNN是需要等前面的 a 1 a^1 a1算完了才能算 a 2 a^2 a2,是串行的。所以RNN无论是训练还是推理,都会因为不能计算并行而变慢,这是它的的第二个优点。
RNN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:前面的变量在经过多次RNN计算后,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特征。越到后面,最前面的变量占比就越小,这是一个很反人类的设计。而self-attention在每次计算中都能保证每个输入变量 a的初始占比是一样的,这样才能保证经过self-attention layer计算后他的注意力系数是可信的。
所以总结下来,它的三个优点分别是:

  • 需要学习的参数量少
  • 可以并行计算
  • 能够保证每个变量初始占比是一样的

Multi-head self-attention

原理

通俗易懂理解

multi-head self-attention,所谓head也就是指一个a 衍生出几个q , k , v 。上述所讲解的self-attention是基于single-head的。以2 head为例:
首先, a i a^i ai先生成 q 1 q^1 q1, k 1 k^1 k1, v 1 v^1 v1,然后,接下来就和single-head不一样了, q i q^i qi生成 q i , 1 , q i , 2 q^{i,1},q^{i,2} qi,1,qi,2生成的方式有两种:

  1. q i q^i qi乘上一个 W q , 1 W^{q,1} Wq,1得到 q i , 2 q^{i,2} qi,2,这个和single-head的生成是差不多的;
  2. q i q^i qi直接从通道维,平均拆分成两个,得到 q i , 1 , q i , 2 q^{i,1},q^{i,2} qi,1,qi,2

这两种方式,在最后结果上都差不多。至于为啥,后面会讲一下原因。
那么这里的图解使用第1个方式,先得到 q i , 1 q^{i,1} qi,1, k i , 1 k^{i,1} ki,1, v i , 1 v^{i,1} vi,1。对 a j a^j aj做同样的操作得到
,对 a j a^j aj做同样的操作得到 q j , 1 q^{j,1} qj,1, k j , 1 k^{j,1} kj,1, v j , 1 v^{j,1} vj,1。这边需要注意的一点, q i , 1 q^{i,1} qi,1是要和 k j , 1 k^{j,1} kj,1做矩阵乘法,而非 k j , 2 k^{j,2} kj,2,一一对应。后面计算就和single-head一样了,最后得到 b i , 1 b^{i,1} bi,1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第二步,对 q i , 2 q^{i,2} qi,2, k i , 2 k^{i,2} ki,2, v i , 2 v^{i,2} vi,2做一样的操作,得到 b i , 2 b^{i,2} bi,2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这里我们算出的 b i , 1 b^{i,1} bi,1, b i , 2 b^{i,2} bi,2是同维度的,我们可以将其concat在一起,再通过一个 W 0 W^0 W0把他转成想要的维度。这也就不难理解,为什么说multi-head的两种生成方式是一样的,因为最终决定是输出维度的是 W o W^o Wo。我们可以将multi-head的过程看成是cnn中的隐藏层,multi-head的数量也就对应着Conv2D的filter数量,每一个head各司其职,提取不同的特征。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矩阵计算

我们已经知道怎么通过 Self-Attention 计算得到输出矩阵 Z,而 Multi-Head Attention 是由多个 Self-Attention 组合形成的,下图是论文中 Multi-Head Attention 的结构图。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从上图可以看到 Multi-Head Attention 包含多个 Self-Attention 层,首先将输入X分别传递到 h 个不同的 Self-Attention 中,计算得到 h 个输出矩阵Z。下图是 h=8 时候的情况,此时会得到 8 个输出矩阵Z。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得到 8 个输出矩阵 Z 1 Z_1 Z1 Z 8 Z_8 Z8之后,Multi-Head Attention 将它们拼接在一起 (Concat),然后传入一个Linear层,得到 Multi-Head Attention 最终的输出Z。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可以看到 Multi-Head Attention 输出的矩阵Z与其输入的矩阵X的维度是一样的。

代码实现

import torch
import torch.nn as nn
import torch.nn.functional as F

class SelfAttention(nn.Module):
    def __init__(self, embed_size, num_heads):
        """
        初始化 SelfAttention 层
        
        参数:
            embed_size (int): 输入特征的维度
            num_heads (int): 注意力头的数量
        """
        super(SelfAttention, self).__init__()
        self.embed_size = embed_size
        self.num_heads = num_heads
        self.head_dim = embed_size // num_heads
        
        # 确保 embed_size 能被 num_heads 整除
        assert (
            self.head_dim * num_heads == embed_size
        ), "Embedding size needs to be divisible by heads"
        
        # 初始化线性层
        self.values = nn.Linear(self.head_dim, self.head_dim, bias=False)
        self.keys = nn.Linear(self.head_dim, self.head_dim, bias=False)
        self.queries = nn.Linear(self.head_dim, self.head_dim, bias=False)
        self.fc_out = nn.Linear(num_heads * self.head_dim, embed_size)

    def forward(self, values, keys, query):
        """
        前向传播函数
        
        参数:
            values (Tensor): 值的张量,形状为 (batch_size, value_len, embed_size)
            keys (Tensor): 键的张量,形状为 (batch_size, key_len, embed_size)
            query (Tensor): 查询的张量,形状为 (batch_size, query_len, embed_size)
        
        返回:
            out (Tensor): 输出张量,形状为 (batch_size, query_len, embed_size)
        """
        # 获取张量的大小
        N = query.shape[0]
        value_len, key_len, query_len = values.shape[1], keys.shape[1], query.shape[1]
        
        # 将输入张量按头数和头维度进行切分
        values = values.reshape(N, value_len, self.num_heads, self.head_dim)
        keys = keys.reshape(N, key_len, self.num_heads, self.head_dim)
        queries = query.reshape(N, query_len, self.num_heads, self.head_dim)
        
        # 通过线性层进行变换
        values = self.values(values)
        keys = self.keys(keys)
        queries = self.queries(queries)
        
        # 计算点积注意力
        energy = torch.einsum("nqhd,nkhd->nhqk", [queries, keys]) # batch_size, num_heads, query_len, key_len
        
        # 计算注意力权重
        attention = torch.nn.functional.softmax(energy / (self.embed_size ** (1/2)), dim=3)
        
        # 将注意力权重应用到值上
        out = torch.einsum("nhql,nlhd->nqhd", [attention, values]).reshape(
            N, query_len, self.num_heads * self.head_dim
        )
        
        # 合并多个头并通过线性层进行变换
        out = self.fc_out(out)
        return out

最近更新

  1. docker php8.1+nginx base 镜像 dockerfile 配置

    2024-05-11 14:44:11       94 阅读
  2. Could not load dynamic library ‘cudart64_100.dll‘

    2024-05-11 14:44:11       100 阅读
  3. 在Django里面运行非项目文件

    2024-05-11 14:44:11       82 阅读
  4. Python语言-面向对象

    2024-05-11 14:44:11       91 阅读

热门阅读

  1. final关键字

    2024-05-11 14:44:11       29 阅读
  2. Vue的生命周期

    2024-05-11 14:44:11       39 阅读
  3. python文本转语音

    2024-05-11 14:44:11       30 阅读
  4. Swift 函数

    2024-05-11 14:44:11       32 阅读
  5. 厦门智慧在线教育系统,公开课如何进行销讲?

    2024-05-11 14:44:11       30 阅读
  6. 浅浅总结SQL中的事务.

    2024-05-11 14:44:11       31 阅读
  7. 安卓串口通訊三

    2024-05-11 14:44:11       33 阅读